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]
凯里文明网 > 国学经典
浪荡公子如何蜕变为一代开国明君——读《大宋王朝·宋太祖》
时间:2020-09-16来源:国学网
 

  一千多年前的东京车水马龙,风流云集。虽然战乱仍然频繁,但后唐禁军将领、居住洛阳的赵弘殷生了一个儿子,还是得到了朝臣的祝贺。传说这孩子一出生便红光满室,异香扑鼻。连当时的皇帝也被惊动了,派宰相冯道前来祝贺。这个孩子便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赵匡胤。他虽然一出生便有祥瑞环绕,但一直长到二十多岁,仍然是一个弄枪舞棒、不爱读书的浪荡公子,还闯到御花园里惹了一场大祸,被皇帝通缉,被迫流落江南。这样一个浪荡公子,如何成长为一代开国明君的呢?

  小说《大宋王朝·宋太祖》向我们讲述了赵匡胤的传奇人生,塑造出一个以史实为基础并糅合了民间传说的形象:出生于武将之家,不爱读书,豪爽仗义,扶弱惩强,算得上一个游侠;从军后在郭威帐下忠心耿耿,南征北战,并无二心。他习武,喝酒,酷爱博戏,博戏的本领特别高强。就是这样一个与常人无异的年轻人,为何日后却成为一代明君,开创大宋三百年清明政治呢?作家有意识地探讨了赵匡胤仁义思想的来源。

  首先是他所受到的教育的影响。赵匡胤虽然出生于武将之家,生性喜爱跟随父亲耍枪弄棒,但父亲经常把他捉回来,谆谆告诫他读书的道理。在青年时期的游历中又得到了陈抟的悉心指点。当时的宰相冯道受命做他的师父,为他讲解为人处事的道理。可以说在武功、学问上他都得到了高人的真传。

  其次,赵匡胤青年时期传奇般的游历生涯,对他视野的开阔、见识的提高大有裨益。他游历了当时的割据政权国南唐、大理等,一路除恶扬善、大显身手的同时,也结识了娥皇、花蕊夫人等女人,与李璟、李煜、孟旭等帝王也有不同寻常的交集。在这段游历中,赵匡胤的侠骨柔肠以及他的仁义思想,都已经初步展现出来。

  作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重展示他成长的内因与外因。赵匡胤本身的勇敢善战,使他得以提拔并被上司视为心腹。外因则与当时复杂的形势密切相关。赵匡胤在郭威帐中,与柴荣一起冲锋陷阵,出生入死,因为作战勇敢被提拔,有了参与政治的机会,政治才能得到极大发展。郭威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,柴荣更是一代英主。奈何天不假年,二者都不长寿,柴荣更是年仅37岁便溘然长逝。唐末以来秩序早已被打破了,将近二百年的分裂、割据、混战,“一切坚固的都已烟消云散”,弱肉强食,和任何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相似。在这样的政权割据、群雄逐鹿的战乱环境中,这支军队迫切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。周世宗病亡之后,只留下一个七岁的小皇帝,及背后一个年轻的寡妇,孤儿寡母如何能应对四面八方来的敌军?时势造英雄,一些将领的心思便开始活动了。

  在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时,作家认为,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起了密谋策划的作用。赵匡胤虽然没有争权的野心,但他并不是一个鲁莽的武夫,他很有心计,豪爽仗义,赢得了大多数将领的拥戴,非常时期,便上演了那出著名的黄袍加身的戏剧。在赵的成长过程中,没有周世宗的提携和帮助,赵匡胤不可能走上人生的巅峰;周世宗倘若不于三十几岁的时候病亡,哪会有赵匡胤的陈桥兵变,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。

  虽然赵匡胤摘了后周的果实,历史上却对他称颂的多,指责的少。作家对此研究后认为,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赵的仁政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这次政变是顺势而为,是一次不流血的政权更替。事实证明,赵匡胤是一个仁义之人,他并没有对柴荣的孤儿寡母进行迫害,反而赐予他们铁契丹书,相当于一种政治免死牌,不管是真心还是作秀,这一措施都对当时稳定人心、凝聚力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二是赵匡胤历时十八年,先后灭掉后唐、蜀国、南唐,把那些皇帝召到开封,造个大宅子软禁起来,相对于其他朝代被杀的帝王,已属优待。三是赵匡胤平定四海后,用“杯酒释兵权”的方式,和平而巧妙地夺去了高级武将的兵权,重用读书人,开科举,承诺文人不会因言获罪。另外,他所设置的政治架构,使皇权与相权相互制约,从而避免独裁。这些举措使得宋朝迅速进入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。

  作家在叙事过程中深得红楼真味,场景转换自如,文字幽默俏皮,又有宋代俚语的清丽,颇有当时的社会风味,彰显了大宋自信自在的神韵。作家像《皇帝的新装》里的小孩,在亦庄亦谐的叙述中不时撕开神圣者的遮羞布,让人看到神圣者故弄玄虚的伎俩,消解神圣,带有后现代的解构主义精神。作者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流、风姿,写出了令今人惊奇的生命状态——自然真醇,健康通透,那是一种值得羡慕的绚烂的生命状态。作者写得酣畅淋漓,让我们也看得痛快过瘾。(王淑贵)

责任编辑:吴胜成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]